2016年,市委、市政府将老妈宫戏台列入保育活化小公园片区的重点内容,启动相关修缮工作,成为汕头埠民俗文化展示馆。2017年3月份修缮工程正式启动,施工队伍进场,夜以继日,精雕细琢,短短不到半年时间,老妈宫戏台复原修建项目完成从筹划上报、到勘探设计再到复原修建并对外开放。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专业设计团队的精心研究下,老妈宫一键重启,美轮美奂、光彩耀人,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。
自2017年重新运营至今,老妈宫戏台以其中西合璧的复古建筑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,更是以精彩的文艺演出,将品茗听曲融入到群众生活当中,成为许多市民的日常娱乐活动。
老妈宫戏台位于升平路1号,建成于清朝嘉庆年间(公1760—1820年),“未有汕头埠,先有老妈宫”,可以说,老妈宫是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之一。每逢重大民俗节庆时搭建戏台举行以纸影戏为主的演出活动,平时则作为商贸集市所用,史称“妈宫前”。1930年汕头市国民政府将该址建设为汕头第一市场(也叫升平市场),据史料记载,当时一、二楼为农贸市场,三楼为升平戏院。解放后,该建筑物先后作为商贸市场、小商品交易所和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的办公经营场所。
重启后的老妈宫戏台,着重于戏台本身承载的演出功能,并将潮汕人的日常生活爱好融入其中,潮汕人无茶不欢,老妈宫戏台在中厅和二楼配备了将近50张茶桌,设计者把舞台延伸到了户外,独具匠心地在二楼设置了透空伸出式小舞台,节目欣赏、喝茶聊天,节目内容涵盖歌曲、舞蹈、小品、以及潮剧优秀唱段、潮乐演奏等多种文艺形式,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的需求,坐在古戏台下,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观赏潮音潮韵,仿佛时光倒流,细细体会其中的历史风味。一、二楼分别展示潮绣、木雕、剪纸、瓶内画、盔帽、嵌瓷等潮汕特色非遗品,让更多的外来游客读懂“潮”文化。
文物的活化
也是文化的传承
老妈宫戏台曾是汕头埠最早的行街“闹市”和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,承载了老一辈汕头人及海外华侨的集体记忆,是汕头作为海丝重要门户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。老妈宫戏台的活化,重新凝聚了潮汕文脉,也将“潮”文化传承下去。老妈宫戏台的总设计师、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老师周哲雄表示:“修缮既有建筑必须传承文化,担负历史传承者的责任;同时,老戏台如果想要“涅槃”,必须引入新技术、新理念。”古剧场离不开鲜活生动的演出,其文物建筑的价值需要借助演出来体现。留住文物方能传承文化,对老戏台最好的保护,就是合理地开发利用。合理地开发利用,也是保护老建筑的方法之一。要“唤醒”老建筑,就要想办法让它们走出“深闺”,与新的城市风貌融合共生,在文化复兴里找到城市的精神归宿。
老妈宫戏台的成功运营,让它扫除了过去的阴霾,发挥本身的建筑功能,焕发出新光彩,成为汕头市以戏曲体验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客厅,是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戏曲演出、非遗工艺展示的好平台,这也是小公园片区的活化保育的成功案例,延伸历史,续写文化。